新闻中心
  当前页面:新闻中心 >> 新闻快递
    “好员工”先锋事迹风采展:祁曙光、曹磊明
    发布时间:2015-06-24 浏览量:3661

    2014年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好员工
    祁曙光

     

          祁曙光,党员,主任医师,目前在精神一科工作,该同志热爱精神科专业,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45年,热心为病人服务,设法为精神病人解除痛苦,挨打挨骂、受病人侮辱都没有怨言,尤其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不分职业、地位一视同仁,真心诚意为病员着想,注重处理好医患关系。

          她时常告诉下级医生:作为医生时常要记住,你的背后是患者和家属期待的眼神,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所以她在自己的诊疗过程中总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尽可能采取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想尽办法减轻患者的负担,这种习惯她一直保留到今天。每一个新入院的病人她都要亲自查房,为提高年轻医生的业务水平,每次查房她都要求所有医生参加,从精神检查到症状分析再到诊断治疗……每一个环节,她都不放过。精神科的病人很多是不合作的,但是在她那里好像都很听话,她慈祥的面容,关切的声音,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总是能赢得病人的信任,记得有一次有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年纪不大的女性病人,入院后一言不发,家属也不知道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管床医生好像束手无策,祁主任查房时轻轻的走到患者身边,先帮她捋捋凌乱的头发,低声地和此病人说着什么,病人彷佛找到了依靠,把自己的情况慢慢的就告诉了主任。工作中不管遇到多么“难缠”的病员,她都能心平气和、笑容满面地接待他们。曾遇一位病人坐在诊室外一直不走,一旦他人离开此病人便进室问东问西,问这问那,如此反复十余次,她仍耐心地接待、解答的所问,使这位病人最终满意地离开。

          她重视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注重对精神病人合理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解决了较多的临床疑难问题。患精神疾病者常不被人们所理解,连家人有时都不理解,当遇到这类情况时都能仔仔细细和家属讲解患者的情况,疾病的特点,让患者家属理解并帮助患者尽可能早日恢复健康。

          祁曙光同志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善于和他人合作共事,善于听取批评意见,不争名争利。在她当科主任期间充分发挥科室成员的聪明才智,为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精神科专业队伍,特别注意把培养青年人当自己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带头手把手地传授技术,经她培养的年轻医生,有的担任了科室领导,许多已成为技术骨干。而对其他有一技之长的同志,她虚心学习,充实自己。工作中以身作则,如一位医生书写了一份不合格的病历,除对这位医生进行认真的指导、严厉的批评外,还主动扣除了自己的奖金。

          祁曙光同志除临床实践经验丰富、技术熟练外,还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科研中不弄虚作假。多年来,带领全科职工开展《单、双相抑郁症自杀的遗传学比较研究》、《单向抑郁症及自杀的遗传学研究》等5科研项目,均为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在国家级专业杂志和核心期刊等发表论著30余篇。曾获得江苏省首届中青年医技人员优秀论文三等奖一次,市优秀论文一等奖四次,二等奖两次,市女职工创新技术三等奖一次。由她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一项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项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十余年来,祁曙光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不为名利,无私奉献。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患者和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敬。曾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市首界“星州杯”优秀医师、市级优质文明服务先进个人、局级优秀共产党员、医管中心好员工。

     

     

    2014年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好员工
    曹磊明

     

          曹磊明,中共党员,主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13年,目前为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病区负责医生。曾先后获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优秀共青团员”、医管中心好员工,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十佳优秀员工”,多次获医院优秀、嘉奖。

          曹磊明从踏入医学院校第一天开始,便以医学生的誓言“竭尽全力解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来勤勉自己的每一天。为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多年时间里他不断钻研业务,不仅擅长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失眠、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人格障碍等常见病种的诊治。通过学习,还获得劳动部认证的心理咨询师的资质,掌握各型的心理测评工具以及能熟练的运用医学内观治疗、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道家认知疗法、系统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穴位刺激调控等。在曹磊明信念里始终牢记这一条“能让患者和家属不哭的医生才是好医生。”所以在工作中再苦再累,想到始终是为病人谋福利,心中便能释然。

          作为病区负责医生,曹磊明同志注重病区医疗环节质量管理,做到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日有重点,每天检查医生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组织下级医生进行“三基”理论和技术考核,把好病历书写质量关,参与、指导疑难危重病人的治疗,善于调动每位下级医生的积极性,扬长避短,使工作协调有序进行。他年年出满勤,爱岗敬业,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遇到突击性任务主动加班加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同事团结协作,遵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廉洁自律,多次拒收病人及家属的钱物和购物卡。

          “感同身受,情同此心,心同此理。”这是心理科王国强主任常常要求科室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的,始终考虑患者的立场和观念和态度来处理医患关系,提高自己的医疗专业技术,在心理科的工作中尤其重要,曹磊明医师是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由于心理科患者的特殊性,不仅自身存在明显的病耻感,也不同程度的受到社会的歧视。曹磊明在平时的工作中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每天早早来到医院,提前和患者聊一聊,因为他知道,在心理科的每一位患者得到医护人员的哪怕点滴的关心都对他们心理的康复至关重要。曾经有一位强迫症的患者,因为疾病的原因过分的紧张和担心,有整整一年的时间没有走出过病房一步,在一段时间内因为家庭的原因情绪显得十分的不稳定,有消极的想法,很多的专家会诊考虑到安全的问题也建议转封闭病房治疗。曹磊明也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以及科室存在多大的风险,但是从患者的角度来讲,强迫症的患者毕竟不同于重性精神病,他们的一些思维虽然存在偏差,毕竟还是需要通过药物和心理行为治疗来改善的,如果转封闭病房削弱了心理治疗的一块治疗,对于一名年轻的强迫症患者来讲也许失去的是最佳的治疗时机,也许对一个家庭可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选择坚持,也是就是选择辛苦,在接下来的三个月的时间,他每天坚持和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至每天的夜间23点,在其它的患者及家属,甚至是一些的医护人员和自己的家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疯狂的举动,每天不断跟随患者的节奏的答疑、肯定,重复再重复,还不能完全肯定疗效如何。终于,患者的情绪逐渐的稳定,行为也随着治疗效果逐渐改善,最终走出了病房,目前已经在上海从事影视方面的工作,生活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所有这一切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一切的不理解也都变成了肯定。当曹磊明在坚持这一切的时候他并不知道结果是如何,也许付出并不一定有好的结局,但他坚信“医者父母心”,他只是在做他认为该做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作为一名医生。

          为医者须心存善念,胸怀仁义,方可称其为“大医”,作为一名医生,首先是医德的高尚,方有可能成就医术的高超。曹磊明始终信奉和坚持这一点。三年前曾有一对四川少数民族来锡求医的母女,因为家境贫困,住院期间天天只是一日两餐,一周过去了,病情还未见好转,但已经无法再支付住院费用了。这时,曹磊明以及科室的成员帮忙联系她们租住医院附近的房子,自掏腰包帮助她们付了一个月的房租,让她们把省下来的钱用来买药,每天坚持上门为她们“查房”,观察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女儿的病情康复,在回四川前,她们的“那一跪”真的把真个科室的人震撼了,许多人掉下了眼泪。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仅仅是利用自己的所学和专长为社会做一点点的贡献,但是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这是“雪中送炭”。

          这只是曹磊明十余年行医过程中普通的两件事,但类似的故事时常都在人们没有察觉中上演着,曹磊明知道,这些平凡的事情会不知不觉的发酵、感染周围的人,让人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爱。他相信,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坚持自己的信念,就是一个好医生。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