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页面:新闻中心 >> 新闻快递
    我院李达同志光荣入选二季度“无锡好人”
    发布时间:2015-07-24 浏览量:2759

         

           日前,从无锡市文明办获悉,经过严格评审,今年二季度“无锡好人·善行义举榜”名单已经揭晓,我院李达同志光荣入选。

          据了解,二季度“无锡好人·善行义举榜”评选活动于5—6月进行,此次各地区、部门推荐的候选人事迹共有70件,经评委会严格筛选推出59名候选人,于6月10日—6月25日在无锡文明网“无锡好人·善行义举榜”专题网页进行展示并接受广大网民投票,期间约有43.7万人次参与了评议投票。我院李达同志赤膊救人的感人事迹受到广大网民的纷纷点赞,充分展示了我院医务人员的良好精神风貌。

          路遇有人落水,身为医生的他当了回赤膊救人的勇士

          4月2日下午15点25分,天空乌云密布,沉闷的雷声由远及近,李达主任结束了惠景家园社区康复工作,忽然听见呼救声,“快来人,救命啊!”不远处,惠景桥上每个人都神色慌张地探向桥底。

          “快走!去救人!”瞬间,李达主任箭一般地冲出去,一边奔跑,一边脱衣服,纵身一跃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只见河中水势湍急,落水者已奄奄一息,他奋力向落水者游去,然后双手紧紧拽住落水者。落水者沉重的身躯加上水的重力,都重重压在他的手臂上。抓住落水者后,他开始步履艰难地一点点往岸边靠。一秒、一分……豆大的汗珠模糊了他的视线,他的脸色也由通红转至灰白,但双手始终都没有放松一丝一毫。终于等到附近居民拿来了梯子与绳索,几人合力把落水者从阶梯上一步步挪上桥面。

          “好了,好了,没事了!”李达主任因体力不支瘫坐在地,一边安慰着从死亡线上救回来落水者,一边穿着衣服,双手因耗尽力气而颤抖着。当李达一瘸一拐地走着时,雨水中隐约夹杂着血迹。“李主任,你受伤了!”“没事,不小心踩到了河底的东西,回去清洗,包扎一下就好了。”

          “李主任真是太感谢你了!”社区工作人员一边感谢着李主任的见义勇为,一边询问“当时你听到呼救声,为啥就不顾一切冲在最前面?”“救人那刻,我也没想那么多。就知道眼前是条人命。虽说不在医院,但作为医生,本能就是救死扶伤,我不救,心不安。”李达轻描淡写地如是说道。

          他与患者心连心,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但生活无法自理,而且心灵受到创伤,经常被人误解……”谈起自己的工作,李达很是激动。在精神病医院工作了近二十年,使得李达对精神病康复病员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常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神圣职责,我要为每位精神康复者创造一个温馨的心灵家园,让患者‘从心’站起来,让每个饱受心灵创伤的人都能享受到一份特别的爱。”

          多年来,他每天早晨七点前准时到医院,从未在晚上六点前下班,即便下班,手机也24小时开机,以备患者及家属的咨询。节假日又来到各社区,逐一与病情隐定或出院的精神病患者和家属联系,一次次亲自来到病人家中,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介绍最新康复理念与模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精神康复训练。“只要有需要,即使半夜我也会马上起来赶去。”这是他的承诺。午夜时分接听患者咨询电话,或者赶至病患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都是家常便饭。“患者把我当做亲人,有什么事第一时间就想到我们,这也是一种信任!”

          记得有一次深夜,突然电话铃响了,“什么?……你们先尽可能安抚病人,让他千万不能冲动”李达听着电话脸色越发凝重起来“好,我马上就来”,说完他立刻冲了出去,来到病人家中。只见一名男子倦缩在靠窗的墙角处,不断的挥舞着手中的棍棒,眼神中充满着绝望、迷茫、惶恐,嚷嚷着“你们不要过来……”,男子的母亲无助地倚在门旁,布满皱纹的脸上老泪纵横,“李主任,谢谢你能赶来,快救救我儿子啊!”。原来这是李达曾经走访过的一名病人小姚,因为其家庭较贫困,父亲考虑经济原因未送他入院接受康复治疗,渐渐地小姚变得生活懒散,行动迟缓,每天躲在小房间里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吃饭、刷牙等都要依赖年过六旬的老母亲,终于疾病再次复发了,老母亲在万般无奈下想到了李主任。于是李达对小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最后男子主动放下了棍棒,李主任又陪同他办理了入院手续并垫付了医药费,而回到家时已是凌晨四点钟了。为此,妻子埋怨他“你自己不要休息啊?你累不累啊?”。他却说“工作着是快乐的,因为快乐所以不累”,女儿笑他是“傻爸爸”,他却告诉女儿“工作是快乐的,学习也是快乐的,爸爸要快乐的工作,你要快乐的学习”。

          他创立康复治疗一体化新模式,架起患者重归社会新捷径

          “精神病人也有思想与感情,因病痛而饱受歧视,沉溺在自我的世界中。面对患者的攻击与谩骂,爱是唯一的钥匙。帮助患者带着笑容走出医院、回归社会、重新就业,那种感觉很幸福。”李达表示,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更需要非同寻常的爱心、勇气和耐心。

          为逐步实现患者独立生活、自食其力、回归社会、公开就业的康复目标,他积极探索精神疾病治疗康复的最佳途径,2009年起带领一支由精神科医师、护士、作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音乐治疗师等组成的精神康复多学科团队,坚持精神病人“治疗康复一体化”理念,创立具有无锡特色的精神病人职业康复“培训-就业-持续支持”模式,又称“综合性支持性就业模式”,使精神病人的职业康复效果提高2-3倍。他为患者制订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让患者在作业治疗师的指导下,学习手工艺品编制、电脑操作、环境保洁、汽车美容及缝纫、布艺、陶艺、点心制作,参加语言训练、人际交往训练,逐步恢复语言、学习、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重新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对康复出院的患者,他还提供“职业康复全程跟踪服务”,全程跟踪康复患者工作状态,一对一地帮助病人分析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康复患者的突发病情变化、受刺激后的情绪反应等提供24小时紧急干预。他与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和北大六院等国内外著名机构建立广泛的科研教学合作交流平台,使医生成为香港理工大学在大陆地区精神病专科医院中第一个临床教学基地。他主持开展的“工作场所社交技能训练”技术,使精神疾病患者的就业率和工作持久性明显提升,目前该项技术已被江苏省卫生厅列为“江苏省城乡基层适宜卫生技术项目”,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在他带领的精神康复团队的努力下,无锡精神疾病康复治疗模式由“医院独立开展”的“封闭式”“单一型”转向“社会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系统型”,患者病耻感减轻,复发率、肇事率下降,自知力、服药依从性、独立生活能力、再就业率提高明显提高,因病受损的社会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对于这次救人,同事们认为虽然事情发生在瞬间,但绝不是偶然,这与他向来不为名、不计利,时刻心系患者,崇尚奉献、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密不可分。李达同志以理解和鼓励、执著和爱心关怀着每位精神康复病员,以自己的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和“责任”,践行着一名医生、一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先后荣获新长征突击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医管中心好员工等称号。

     

    (宣传处)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