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页面:新闻中心 >> 新闻快递
    防、治、康一体化无锡模式来了——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改善医疗服务纪实
    发布时间:2018-05-17 浏览量:5067

    为让更多的精神病患者和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公开就业,近年来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积极打造具有无锡特色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精准康复服务、社区防治服务及“心灵家园”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实现精神疾病防治向健康人群、向基层社区的延伸,个体向群体、医院向社区、治疗向预防的转变,给诸多精神病患者及家庭带来可喜的变化。



    精准康复服务

    为患者“私人订制”康复计划



    康复治疗师钱维指导患者农疗康复


    位于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残疾康复中心,是无锡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之一。病区的走廊墙壁上除了张贴一些规章制度,更多的是绘画、书法、摄影、小制作等手工作品的展示,而这些全部出自病患之手。在这种人性化的康复治疗环境中,在医护人员精心的护理下,处于恢复期的广大精神或心理疾病患者实现了独立生活、自食其力、回归社会、公开就业的康复目标。

    康复中心内有一个模拟社区,不仅有康乐家园、菜田、咖啡吧,还有陶艺、布艺等各种手工制作室。在这里,患者不仅能掌握陶艺、剪纸、手工皂、计算机等众多技能,还担任咖啡吧、小超市的收银员、理货员。“我们这儿的运行模式与传统的完全不一样”李达主任介绍,这里采取的是基于患者的需求进行精准精神康复的模式,相当于“私人定制”。首先,治疗师会和病患进行深入交谈,掌握病人的价值观、特长兴趣及就业愿望,再制订综合性支持性康复就业计划,设计有针对性的康复项目,帮助他们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自我药物处置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其中职业技能训练包括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怎样与上司、同事、工作对象相处,遇到矛盾困难如何调整自我心态,如何在职场中推荐自己,从亲友、网络等各种渠道找到“饭碗”。待技能成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后,再鼓励患者到社会上谋职。

    一位38岁的已婚女患者小吴家境富足、生活优越,虽患有精神疾病,但仍希望康复后可以找到工作完善自我、证明价值。当了10年康复治疗师的陆江波就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了专门的职业康复训练计划和就业面试训练计划。出院后,小吴成功找到了一份服装店营业员的工作,陆江波还对其进行了两年的跟踪指导,不断为她排忧解难。“在我万般绝望时,正是康复治疗师帮助我找到了开启回归社会大门的钥匙。”小吴表示。

    实行综合性支持性康复就业计划后,患者病耻感减轻,服药依从性好,自知力、独立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复发率、肇事率明显下降,因病受损的社会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尤其是患者的就业率提高了一倍,像小吴这样回归社会的患者还有很多。如20多岁的精神病患者小张,病情康复出院后,从事网络管理工作;30多岁的小罗,患精神分裂症,自信心严重不足,接受康复训练后,现已成为一名出色的文员。还有的精神病患者从事会计工作,有的成为点心师,都有了一技之长,类似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

     

    精神疾病社区防治服务

    为平安城市保驾护航



    举办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康复技能竞赛


    2016年,无锡率先在江苏省内成立精神疾病控制中心,依托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技术力量,负责对全市三级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网络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工作质量督导,和33个城区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签订点对点技术指导合作协议,协助社区将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网络管理,并开通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每年落实专项工作经费300万元,配备专职精防管理人员,下设社区防治科,建立“每天巡诊、每月指导、每季质控”的工作机制,36名精神科医护人员常年深入各社区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应急医疗处置、指导社区康复等工作。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潘兆麟表示,医院对所有门诊及出院患者,经初步筛选后,为300余名重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办理社区主动式治疗,由医务人员送医、送药、送检查、送治疗上门,督促指导患者规律服药,指导家属做好家庭监护及社区康复训练,“一对一”帮助患者分析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不愿意接受社区随访管理的500名门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持续随访指导管理,每年提供1次免费体检,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上门随访或预约门诊,指导患者或家属有效控制精神症状,稳定病情,防止精神残疾,减少肇事肇祸;为纳入“心灵家园”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站管理,病情相对稳定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生活照料、功能训练、技能培训等康复指导,促使其逐渐融入社会。仅2017年,医护人员就进社区为精神疾病患者送医送药送检查共计4000余人次,社区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无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我已经七十多岁了,以前儿子精神分裂症反复发作,令我心力交瘁,现在办理社区主动式治疗后,医务人员每周上门,三年了疾病一次也没有复发,真是太好了!”李奶奶表示。



    “心灵家园”社区精神康复服务

    让精神康复患者享有“多彩生活”



    “心灵家园”社区治疗康复示范点授牌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如果没有坚持长期服药和介入社区康复,病情容易复发,也很难恢复社会功能,有的连公交车都不会坐了,也不会和人沟通了。”无锡惠景家园社区社居委书记戴文梁说。针对这个情况,为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2015年起无锡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院—社区—家庭”协同管理试点项目,在全市各区县打造“心灵家园”社区治疗康复示范点,以街道社区为主体,依托社区残疾人服务场所,由精神专科人员会同社区精防医生、社居委干部、残联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社区精神康复治疗工作组,对社区在管患者进行专业评估、分类管理。目前市区已建成9个,患者可在“心灵家园”接受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和治疗。

    “社居委专门给我们腾出一块区域作精神康复治疗室,配备简单的康复治疗器具。”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康复科治疗师钱维说,他们要做的就是在患者从医疗机构回到社会之间设一个缓冲带,多一些专业训练,那么病人出院到家后就能尽快恢复生活技能甚至是回归社会、求学求职。康复内容包括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药物自我处置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等,比如教会病人与人交谈的时候要保持微笑,有人和自己说话的时候如何接上别人的话等。

    “我们针对整个辖区内目前有康复需求的在册患者,根据每一个精神病人不同的特点,考虑患者康复的意志力、个人习惯、表现能力以及家庭环境因素等,通过评估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钱维说道,而令钱维最为自豪的是患者小胡,原本因发育迟滞导致行为问题和沟通问题多年不能出门,出门就走失。可自从小胡到惠景社区“心灵家园”进行康复治疗后,如今已在社区福利工厂工作。钱维说:“在这里的学员每天的工钱是8元,社区提供一顿午饭,每人每月还能拿到200多元工钱。小胡的母亲也高兴地表示,儿子在中心接受社区康复一举多得,每天可以做做手工,赚点零花钱,还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减少了家人的后顾之忧。扬名社区“心灵家园”一名精神病患者参加社区康复活动后,也激动地说,从来没有人教过她手工做纸花、烹饪等,这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大脑功能,又培养了自信心。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潘兆麟院长表示,目前无锡被确定为江苏省内唯一的省级精神卫生综合试点地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网络覆盖率达100%,患者规范管理率及服药率均超过省级考核指标,职业康复效果提高2-3倍,精神康复团队荣获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回归社会杰出贡献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医院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本文刊于201858日《健康报》3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