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页面:新闻中心 >> 新闻快递
    解放思想 执著追求 争做率先发展优化发展的先行军
    发布时间:2008-08-11 浏览量:3215
         今年是我们党诞辰87周年,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祖国大地,30年来中国共产党勇于探索,科学实践,带领着亿万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中国革命建设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就是在改革开放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里成长、壮大起来的,并伴随着它一同起步,一同探索,一同发展。
        一、解放思想,勇创一流,以高度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做大做精做强精神卫生事业。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志气,并辅之以不懈的努力,事情自然会成功的。干事创业,固然要有一个好的平台,但平台只是事业的基石,没有解放思想,高远志向,不作艰辛努力,平台上不会树起雄伟的事业大厦。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前身之一是市七院,建立于1983年,当时医院占地面积29.8亩,建筑面积4000m2,其中医疗用房建筑面积2000m2,开放床位120张,没有像样的门诊部,收治病种单一,仅仅局限于重性精神病人,医疗设备、设施很简陋,全院只有一只空调,单线路进电,自来水进水管径很小,夏季用电、用水高峰,常要停电、停水,条件相当艰苦,直到1995年才解决双路进电和自来水扩径工程。精卫中心的另一个前身是市同仁医院,房屋、设施也是非常的简陋。在整合前,两家医院一墙之隔,业务类同,各自低水平建设、运行和管理,且业务竞争、内耗十分严重。
        直到2002年,医院发展迎来了春天。市委、市政府站在时代发展前沿,作出融合本市精神卫生资源的重大决策,将隶属卫生局的七院与隶属民政局的同仁医院整合组建成新的“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这一全国首例跨行业的医疗资源整合,成为了当时国内、业内的焦点和热点,《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主流媒体相继报道此事,堪称“无锡整合模式”。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搭好了创业平台,但现实问题依然重重。整合后的精卫中心,医疗业务用房和设备仍较落后,学科建设水平、临床科研档次较低,专科单一,管理及业务人才缺乏。同时,还面临着人员的思维模式、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急需融合的问题。
        在上级党委、行政的关心支持下,他们首先对医院领导、骨干、员工采取集中、个别分层次的教育培训,进行理念、思维模式、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整体融合。整合第一年,采用多种模式、机制和方式顺利分流34名人员。一年后,理顺了医院各方面的关系,制定了医院远景目标,并与科室、个人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形成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与此同时该院积极引进人才,较短时间内,国内、省内的学科带头人云集无锡,并在精卫中心扎根、落户。2003年,成立南医大无锡口腔协作诊疗中心,皖南医学院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2004年,成为皖南医学院心理卫生临床学院;2005年,成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6年,成立江苏省精卫心理研究院,成为皖南医学院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培养点,实行自主招生;2007年,拥有300张床位的临床心理学科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培育点;医院承担1项国家级自然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无锡卫生科研史上零的突破,连续承担3项省级自然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刊《神经心理学研究》杂志,成为江苏省“精神病学三基”、“江苏省医患沟通规范”主编单位,以及卫生部《人格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五年制本科教材的副主编单位;至2008年,在国家级学术团体拥有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常务委员2人,省级学术团体拥有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1名重点学科带头人成为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精神科成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精神专科创建单位。国际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建立较高起点和平台,与20多个国家与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其中精神康复和管理与香港新生康复会合作,精神康复技术与日本安来第一医院及日本鸟取大学合作,精神疾病分子学研究与美国加州大学医学中心合作,躯体康复与德国柏林医院合作等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渔村博士、中国神经精神康复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学诗教授、中国医学心理学的奠基人李心天教授、国际神经康复委员会副主席Karl-Heinz Mauritz教授、欧共体精神科学会副主席Rene s kahn博士、德中卫生组织主席Manfred Dietel先生等国内外18名著名学者和专家担任我院的高级技术顾问。多次承办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医院学术地位跃居全国同行的第一方阵。

        二、转变理念,抓住机遇,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把握发展轨道时,应该采取灵活的经营理念,敏锐地抓住机遇。抓住一次机遇,就会赢得一年新的发展平台;失去一次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该院积极转变理念看问题,想办法开拓多种渠道,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争取多元支持,促进事业快速发展。
        从2002年整合至今的5年多时间,精卫中心占地面积增长了4倍,业务收入增长了5倍,固定资产增长了6倍。新建的七层槐树巷门诊楼于2007年1月建成投入使用,新建的门急诊楼(19000 m2)于2007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24955 m2,装备、设施现代化,拥有2个国家合作项目的康复中心将于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20亩的花园今年上半年已建成。如今座落在龙山脚下的精卫中心,院内绿树成林,鸟语花香,风景秀丽,欧式红瓦顶的建筑物矗立在草坪花园之中,与青山蓝天浑然天成。2007年12月6日,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考察了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她对该院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是目前我看到的国内最好的精神卫生机构,规模大、理念新、设施、服务、管理人性化。”
        这个明显的扩张变化,固然与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支持分不开,但此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争取到了更宽广的面上,更大程度的多元支持,其中有国际捐助,有慈善机构的支持,有其他社会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比如,香港、日本免费为该院培训护士长、医生,这些受训的技术骨干部分已经归来;中外合作的科研课题有的已结题,有的论文已发表;外国赠送给医院的科研设备部分已经到位;中德神经康复培训中心已定方案下半年动工建设;中德融资技术合作取得成功,德国政府投资8500万元医疗康复设备预期9月份到位;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康复中心年底投入使用。康复中心投入运行后,以精神卫生中心专科优势为依托,以德国柏林医院、日本鸟取大学的技术为支撑,精神康复、躯体康复以脑康复为主,康复中心康复与医院治疗融合一体,将在全球创新形成“精神卫生与脑康复”新模式。再比如,在政府的支持下落实了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的措施,与残联、社会劳动保障等部门紧密合作开设了慈善床位,并完善了 无偿、低偿、有偿治疗的运行机制。该院还通过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的途径,在有效解决经营资金的同时,还为政府和社会挑了包袱,更是把精神残疾患者塑造成对社会对家庭无害有用的人。
       
    三、强化责任,服务社会,以和谐理念和职业信念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该院不仅扎扎实实做好眼前工作,而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和谐社会构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通过三年艰苦卓越的努力,江苏省首部、国内第5部地方法规《无锡市精神卫生条例》于200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中国——挪威精神卫生立法国际交流大会”上,该院袁国桢院长作的“运用法规推进精神卫生工作”的专题报告,受到了参会的国内外代表高度的评价。平时他们十分注重医院专业技术优势的社会功能发挥,如应用心理学原理矫治邪教取得巨大成功,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与妇联、团市委合作成立了无锡市妇女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无锡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成为全国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基地,参与建立了团中央青少年12355心理咨询热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经常走进军营、监狱、学校、老干部活动中心、市退管系统等开展心理咨询,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运用心理学知识积极支持和配合市信访办、综合治理办、公检法等部门的工作;携手无锡主流媒体,开辟报刊专栏,合办电台、电视台节目,结合不同主题进行科普宣传,提供咨询服务。5.12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国难当头,精卫心理工作者更是冲锋在前,勇于担当,资深心理学专家王国强博士作为江苏唯一一位团中央首批20名专家团成员之一,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出色完成了灾区心理援助任务,作为江苏省“抗震救灾英雄谱”7位成员之一,接受了“江苏卫视”和“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的专访。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精卫中心的发展变化,让人深深的体会到,精神卫生事业是公益性、福利性非常鲜明的卫生事业,要走出困境,谋求发展,第一,要有自信,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艰苦创业,遇到困难,不低头、不气馁、不放弃。第二,要善于思考、善于探索、善于谋划,积极主动地争取政府和全社会支持。第三,要规范员工的行为,提升工作标准与评价员工的标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进工作动力,以团队优势来支撑单位和行业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建设。
        在第十一个五年建设与发展规划里,该院设立了“立足全市,服务江苏,面向全国”的新定位,以医院管理升级、专科功能开发和体制创新为核心,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力争使医院成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先行先试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该院将加倍努力、奋力拼搏,以优异的成绩,为党旗增辉,为无锡精卫事业腾飞和进一步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