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页面:新闻中心 >> 新闻快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指导手册】普通大众篇
    发布时间:2022-02-28 浏览量:1753

    一、典型事例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小区门口又开始测体温,陈老师心想这次的毒株很厉害,自己千万得小心。偏偏这时在业主的微信群里听说自己居住的这栋大楼有一些人员正在居家隔离。当晚陈老师彻夜难眠,心中嘀咕电梯是密闭空间,万一物业没有按时消毒,担心隔离人员会不会偷偷坐电梯外出,电梯的狭小空间里会不会布满病毒。第二天,陈老师硬着头皮,戴了两层口罩,愣是从32楼楼梯走了下去,忙了一天又爬了32层楼梯回到家,累得瘫倒在自家沙发上,想想一天接触了那么多学生、家长,心中越来越害怕,感到心慌、胸闷、气短、脑门发热。丈夫看在眼里,心想小心是要的,但这样的反应是不是有点过了,是不是心理状态出了问题呀?

    二、心理特点

    没有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普通大众应该是疫情中最幸运的群体。但是某些人也可能因为平时规律的生活受到影响,或者看到太多与疫情相关的消息,从而产生不恰当的认知。如对于身体的状况特别的敏感,把咳嗽、头痛、乏力等症状都和“疫情”联系起来,对于周围人是否戴口罩、是否咳嗽等行为也特别在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对各种的消息、传闻,表现出紧张、担心、焦虑、害怕,担心病毒无处不在,担心疫情无法控制;对于社区封闭、居家隔离产生恐惧、无助和绝望;也可能会因此变得烦躁、没有耐心,容易激惹。会反复查看疫情,回避近距离的接触,反复洗手、反复测量体温,反复对比报道的症状是否和自己身体出现的情况相一致;生活变得懒散而没有规律,相互的支持活动和其他社交活动明显减少;受到舆论信息的影响,出现抢购生活用品,囤积粮食、预防性的用药等。出现各种的躯体不适,如总感觉心慌、胸闷、坐立不安;睡眠差(不易入睡、容易惊醒、早醒、多梦、梦魇等),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尿频、出汗、肌肉紧张,头痛、胸痛;有时会出现血压升高、体温升高、内分泌紊乱等。

    三、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
    1.各种负面信息扑面而来,会感觉到心神不宁、心跳加快,有时会莫名的出汗、心烦、气燥,担心自己是否也感染了病毒,出现过度焦虑情绪怎么办?

    答:尽可能恢复正常的生活作息,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张弛有度,注意按时饮食,营养均衡,作息规律;通过官方的途径(国家或地方的卫生健康委、各地疾病控制中心)了解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特点(传染性强、目前主要以轻症为主、自身的抵抗力是关键、接种疫苗可降低重症率)和疫情的最新进展,要辨别信息的真伪,不信谣、不传谣;做好自身的防护,如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注意开窗通风,尽量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寻找一些社会支持,和朋友、家人通话、视频,聊一些开心、愉悦的话题;适当的室内运动,如瑜伽、平板支撑、跳绳、做操等;学会一些放松训练的方法,如呼吸放松、冥想等;如果情况确实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建议找专业的心理救援。

    2.我感到身体不适,总要反复测量体温,怎么办?

    答:有一部分人,当新型冠状病毒来袭,会不断地感受到身体的异样,如咳嗽、咽喉部的干痒、头晕头痛、疲乏无力、没有食欲。于是开始测量体温,反复测量,体温不高则心中稍感宽慰。但是看到报道说有的患者也不发烧,感觉自己的喉咙更痛了,头更晕了,呼吸也困难了,更加怀疑自己是否感染了病毒。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如何应对这些躯体化的反应呢?首先,要接受事实。对于躯体产生的反应,要明确是感染所致,还是因为自己紧张、恐惧所导致。其次,要合理表达情绪。比如可以倾诉,和好友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共渡难关,或者通过画画、写日记等方式;也可以通过电话心理咨询寻找社会支持,必要时还可以寻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

    3.情绪抑郁了,怎么调整?

    答:随着疫情持续,如果心情不悦、兴趣减退持续超过二周,影响生活和人际交往,需要引起重视。那我们又该如何调整呢?①接纳自己的情绪。当发现自己心情不愉快的时候提醒自己是不是抑郁了,及时发现并接纳自己的情绪是调整的第一步,有利于我们后续的情绪管理。②追溯抑郁情绪的源头。可以先冷静下来分析一下情绪不好的原因,或者让家人帮忙一起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③改变自己的想法。我们情绪的产生往往源自于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对某些事物的想法,换一个角度或方法去看待问题。如居家隔离看似限制了自由,那我们是不是正好趁这一段时间完成一些我们平时因为繁忙而无法完成的事情,家人的朝夕相处,对孩子的陪伴,是否也弥补了以往没有时间的不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的情绪也随之能改变。④积极的行动起来。如适当的室内活动,听一些激昂的音乐,看一些喜剧片,讲些笑话等。

    4.手都洗脱皮了,怎么办?

    答:对于疫情中个人的防护、卫生状况,有些人反应过度。如:反复洗手,即使洗得脱了皮,心中还是不安;一回到家中将所有的衣物脱掉清洗;家中的物品用消毒剂反复的擦拭。凡此种种,给自己和家人造成麻烦,我们该如何对待呢?①理性评估被病毒感染的风险。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此要带好口罩,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最新研究显示,病毒离开人体,在适合的环境中可以存活数小时,但是只要勤洗手,可以较好地阻断传播途径。当我们能理性地看待这件事情后,强迫的症状自然会有所减轻。②学会接纳自己的强迫行为。学会与它和平共处,不要强行去控制,反而内心的冲突和焦虑会减轻。③带着症状去生活。当我们专注做某件事情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强迫的思维和行为自然会减轻。“顺其自然”不是逃避,也不是听之任之,遵循万物自然发展的规律,学会接纳并逐步调整,做当下可做和该做的事情,强迫行为自然会有减轻。

    5.新冠病毒来了,我睡不着怎么办?

    答:非常时期会有一些非常的举措,难免对生活带来一些不便。此时有人浮想联翩,有人忧心忡忡,有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办法:①改变自己的想法。睡不好并不等同于抵抗力就会下降,影响抵抗力的因素有很多,睡眠只是其中的一环,而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更为重要。②弄清失眠的原因。如果真的是因为担心疫情严重而导致失眠,那么可以告诉自己,现如今发现患者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及轻症,加上现在党中央重视,全国统一行动,早发现、早隔离,治疗措施得当,上下一心,一定能战胜病毒。③注意平时的睡眠卫生。如睡前两小时拒绝所有的电子产品;睡前可以看一些枯燥乏味的书籍,唤起瞌睡;有了睡意再上床;睡前不要看刺激的电视等,可以听一些放松的音乐;如果睡眠不佳也不要在白天补觉,这样会影响自己夜间的睡眠。

    6.疫情不知何时才能解除?我是不是要囤一些应急物品,防备生活物资短缺?

    答:现在权威的媒体每天都会公布最新的进展情况,散发的、局部的疫情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一年前曾有报道民众抢购超市的大米、方便面等,这些都是源自集体的恐慌,只要大家不哄抢,物资的供应完全没有问题。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始终把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尽最大的努力将感染率和病亡率控制在最低水平,而民众的生活保障、医疗物资供应是重中之重,更是维持稳定的基础,我们有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民众自然不必担忧。当初湖北武汉疫情如此严重,人民生活依然井然有序,现在我们防疫更有经验和方法,物资更加充足,所以我们更应该放心、安心。所以,恐慌才是最可怕的传染病。

    7.—旦有发热或感冒症状,要立即去医院就诊吗?

    答:日常生活中间,可能有些人会有一些发热甚至是自认为的感冒症状,当我们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千万不要轻视,因为这可能就是新冠肺炎早期症状之一,但我们也没有必要那么过于担忧,因为医院有专业的团队帮助市民进行甄别和诊治,需要提醒的是,市民应注意自身的健康监测。健康监测关注什么呢?首先要关注自己的体温,是否出现发热、干咳、咽痛、闭塞、流鼻涕,眼部结膜炎、肌肉酸痛、味觉、嗅觉改变、腹泻等等。因为这是目前发现的新冠肺炎的十大早期症状。一旦出现了这些症状怎么办?首先立即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但去就诊的途中要注意做好个人的防范,正确地戴好口罩,并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还有一些他科疾病患者不敢去医院,担心医院高危地带会被传染,以至于有些患者他科疾病情况变化未能及时诊治,贻误病情。我们建议对疫情和自身的疾病要有客观的认识,正确对待,事情分清楚轻重缓急,处理得当才能保持心身健康。

    8.对于疫情信息特别关注,但有时难辨真伪,该怎么办?

    答:适当关注疫情是必要的,建议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各地卫健委等),对这些信息了解越清楚,也就能越客观地看待事物,恐惧就会减轻。反之现在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往往以讹传讹,太多不实的消息被证明是谣言。非常时期,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管理好自己是对社会最好的贡献。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