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页面:新闻中心 >> 新闻快递
    春暖花开,明媚的日子里,他们却有点“难熬”
    发布时间:2022-03-21 浏览量:2043

    久违的温暖天气

    五彩缤纷的色彩

    我们全身心地享受着

    大自然带来的美好馈赠

    但有一部分人却对春天充满了担忧

    那就是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


    大量临床医学资料表明,每年3至5月份,是精神病复发率极高的时期。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普通精神科专家提醒,70%的患者病情复发是因为擅自停药造成,因此这个时期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成员要及时了解其精神状况,关心关注服药情况,随时观察对方的精神与心理上是否存在异常,以免延误病情。


    每年春天都是他们

    特别难过的一个“坎”

    从16岁第一次出现抑郁症状开始,到几年内的连续发作,再到不间断服药,小博已经与抑郁症“抗争”了10年。“平时吃药控制得都挺好,后来想去找工作就停药了,这几天情绪突然就失控了。”患者小博来门诊复诊时深有感叹地说道,每年春天都是他特别难过的一个“坎”,常常要到医生那里就诊,相应增加药量才能“渡劫”。

    同样遭受精神疾病困扰的还有小峰,小峰最近又来到医院住院了。据他父亲所说,小峰在20岁时就渐渐出现了精神异常,睡眠差,不开心,自责,不久后又出现兴奋话多,爱吹牛,说自己可以做官,住院后诊断“双相障碍”,出院后又不规律服药。今年春天,他的病情再次复发。


    过半精神病患者春天发病

    原因多样

    目前,医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有新发病患者,也有复发患者。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精神病患者,初次发病都在春天,而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在春天复发率也比较高。至于引起复发的原因,普通精神科专家指出,春季精神疾病易复发的原因多样。

    气候多变

    “春天脸,时时变”,气温、气压、气湿、气流又变化无常,易使人体大脑及内分泌调节失衡,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产生情绪焦虑、抑郁、烦躁等。精神疾病患者对这些气象变化较难适应,如果又减药、停药、有情绪刺激,就容易诱发病情复发。

    代谢加快

    春天,血管扩张,大脑相对供血不足,常出现春困,年老体弱者常出现人无精神、情绪低落、乏力等现象。对于一些精神疾病患者而言,春天人体代谢加快,药物排泄也会加快,导致药物浓度降低,因而病情易于复发。

    神经递质紊乱

    天气的骤然变化可对人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应激,而应激反应可以影响额叶-边缘谷氨酸能系统及人的认知功能;此外,较高的昼夜温差会刺激交感神经,影响多巴胺、谷氨酸、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


    要定期复诊、规律生活

    不可擅自减、停药物

    普通精神科专家提醒,预防精神疾病复发要根据季节的变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节、早察复发。

    坚持服药:据统计,精神病患者复发主要原因是患者或家属认为“没有病”或者“病好了”而停药,药物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法宝,要严格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减、停药物。

    定期复诊:家属要定期带患者复诊,保持治疗连贯性,一旦出现病情波动,更要及时复诊。

    规律生活:春季睡眠很重要,生活、起居、饮食要有规律,适量运动、劳逸结合。春日多出去走走,亲近大自然。可以约朋友出去放放风筝、骑自行车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

    家庭支持:家庭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稳定至关重要。家属要监督患者服药、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疏导患者心理,为患者排忧解难。

    早察复发:病情复发常有先兆,如睡眠改变,难入睡、早醒或睡眠过多;情绪改变,烦躁易怒、紧张恐惧、沮丧悲观、焦虑不安、情绪亢奋或低落;行为改变,冲动、伤人、毁物、活动增多或减少;进食改变,食欲减退或亢进、过量饮酒;精神症状波动,敏感多疑、自语自笑、幻觉复现、称人害己等。

    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社会功能康复训练,能有效预防精神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常见的康复训练内容包括社交技能、生活自理技能、药品自我管理技能、运动技能、心理自我调节技能等。


    阳光、鲜花、微风

    春天如期而至

    外出走走、踏青赏花

    亲近自然、放松心情

    才能不负这大好春光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