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页面: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无锡日报保健周刊》: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
    发布时间:2021-07-30 浏览量:10721

    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

    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超过两周就应及时求助专业医生,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

      □本报记者 卫文

      2021年上半年悄然过去,很多职场人士开始全力冲刺下半年度工作业绩;不少中高考的考生及其家长,正在为录取结果纠结……这其中,一些人陷入担心、害怕、悲观情绪,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症状,此时就要关心是不是有罹患抑郁症的可能。近日,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朱伟介绍,抑郁症患病人群范围已从以往的老年人为主逐渐扩大至全年龄段。与抑郁症患病率逐渐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病早期确诊率较低。专家提醒市民,任由抑郁症发展后果严重,如抑郁情绪超过两周还不能自我缓解,就要及时到精神或心理科就诊。

      抑郁症患病率上升,女性更容易中招

      医生认为,抑郁症不是心眼小、矫情、无病呻吟,它是一种以情绪障碍为主的精神心理障碍疾病。它会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失眠焦虑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悲观厌世、放弃自我的念头。

      中国疾控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1990-2017年期间,抑郁症患病率从3224.6/10万人上升至3990.5/10万人,增加了23.75%,并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抑郁症患病率越高。无锡是经济发达地区,据全国调查的患病率估算,无锡的抑郁症患者至少有26.8万人。朱伟介绍,以往老年人是罹患抑郁症的主力军。因为进入老年期后,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少了,有的子女不在身边,有的丧偶后身心容易发生变化,还有的因为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缠身,导致脑功能或身体机能受损后,更容易引起抑郁。

      如今,抑郁症目标人群逐渐年轻化,甚至连一些小学生也有了情绪问题,中学生、大学生中也不乏抑郁症患者,主要原因是学业负担繁重、沉迷手机网络、交友恋爱受挫等问题。踏上工作岗位后的职场人士,尤其是中青年人,由于职场竞争激烈,生活工作节奏快,如果把控不好,更容易罹患抑郁症。医务人员、公务人员、教师等也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虽然面带微笑,内心却悲观抑郁,这一类型被称为“微笑型抑郁”,他们内心更为痛苦。

      抑郁症患者呈现女性多于男性的特点,因为女性在生活中更易遭受更多的应激源,面对生活应激事件的承受能力也比男性差。同时,女性在孕期、产后及更年期这些时间段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如怀孕的女性可能会担心孩子出生后抚养的经济问题,产后上班的压力问题等等。当然,很多人只是有些抑郁情绪而已,如能自我排遣情绪或接受他人疏导,及时化解内心矛盾,一般不至于发展到抑郁症的地步。

      抑郁症易被误诊,总体治疗率较低

      65岁的老李近来经常感到乏力,胃口不好,误认为是老胃病又犯了,自己买了点治胃病的药服用,并且多注意休息,然而症状始终没有缓解,这才想到去医院。但在综合性医院做了全身检查,还是查不出什么疾病。最后,一名抑郁症患者的家属提醒他是否患了抑郁症。老李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经医生问诊和心理测评,诊断为轻度抑郁症。朱伟介绍,抑郁症会伴发一些躯体不适感,极易被误诊为普通躯体疾病,有的甚至延误了治疗时机,进而转为慢性抑郁症,从而加大治疗难度。

      像老李这样表现为躯体症状的患者,容易想到及时就医,而更多的抑郁症患者往往因忽视自身情绪变化,未能及时得到专业救治。据调查,抑郁症疾病负担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就诊率、低治疗率。因为抑郁症患者除了有一些情绪和躯体症状外,还可能感到无助无望,常常自责自罪,萌生轻生的念头甚至加以实施。

      朱伟分析,虽然近年来公众对抑郁症的关注显著增强,就诊率较以前已有所提升,但总体治疗率仍较低。而造成抑郁症总体治疗率偏低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是讳疾忌医,害怕被人嘲笑,即使是在家人、朋友的一再要求下去看医生,也有可能竭力否认和掩饰自己的病情,从而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其次是患者自己和家属对抑郁症的认识不到位,经常不能识别,只认为是躯体疾病或者是一时想不通,自己能扛,有的家属甚至认为患者是在矫情装病。总之,不管何种原因延误治疗,只会使患者病情加重,急性拖延成慢性甚至引起不测。

      多渠道培训医生,早干预早治疗

      “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朱伟介绍,抑郁症和许多躯体疾病一样,在得到系统有效治疗后,可以缓解和康复,恢复社会功能,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一般经治疗症状缓解后三个月没有病情反复即算是临床治愈了。对已经确诊抑郁症的患者,首选抗抑郁药物治疗,严重者还可以实施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等物理治疗方法,起效快,患者痛苦体验小。如果仅为抑郁情绪尚不到抑郁症的程度,则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者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缓解抑郁情绪。

      随着市民对抑郁症的重视程度提高,早期识别确诊率上升后,专科医生够吗?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精神科医生已从2015年的2万名上升到2020年4万余名,但缺口仍然巨大。近年来,市精神卫生中心每年承办专门培训班,为各综合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岗培训精神科医生约20名,协助加快扩大精神专科医生队伍,以便在基层群众中第一时间发现和治疗伴抑郁症状、罹患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此外,针对抑郁症患者可能同时出现的头晕、胸闷、肠胃不适等躯体症状,建议在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加强培训身心同治的医生,让他们也能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抑郁症状,并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政府部门陆续颁布多项政策文件,如“加强对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防治”已被明确列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陆林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对抑郁症的理解和认识正在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很多老百姓仍然对这个病有很强的病耻感,感觉要是被扣上“抑郁症”的帽子,将会对今后的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推动更多抑郁症药物进入医保固然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让全社会真正了解抑郁症,让大家意识到,抑郁症与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普通感冒一样,就是普通的疾病,没有什么好难以启齿的。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让患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