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晚报》:买不够,扔不掉,一些市民患上囤积障碍 |
发布时间:2023-12-01 浏览量:8582 |
“双十一”过去半个多月了,在这个购物狂欢季里,有一些人控制不住“买买买”,但是买回后很多东西又囤积在家里觉得没用;另有一些人,将没用的东西囤满屋子当“宝贝”舍不得扔,甚至还要捡更多的物品来囤积。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陈新宇介绍,正常的囤积行为无可厚非,但是过度囤货,总是舍不得扔东西,影响到日常生活,就可能是“仓鼠症”,在心理学上称为囤积障碍,即持续地难以丢弃大量看似无用或没有价值的物品,因囤积而感到显著的痛苦,并导致社会功能损害,且居住的地方堆满物品,以至于这些地方不能发挥正常功用的一种精神障碍。 “好物”买回家束之高阁 35岁的钱女士是全职太太,近年来在家频频刷抖音,看到一些主播带货,非常心动,觉得很多东西正是自己想要的,控制不住地“买买买”。如厨房里的剥壳神器,看着主播演示,觉得“好使”,但是买回家一次都没用过就搁一边,还是不停购买其他品牌的剥壳神器。最近,钱女士的购物欲越来越强烈,几乎每天都网购,有时要让老公开着车子去快递点拉。由于多次网购导致家里储藏室、卧室、客厅到处都是成堆未拆封的快递盒。经济条件好,老公一开始也容忍,后来看到她每月几万元的花费,且家里物品囤得乱七八糟,整天沉浸在“买买买”中,不思家务,还不允许老公去整理她的快递,夫妻经常因此事争吵,影响了正常生活。老公怀疑妻子的这种行为是心理疾病,于是陪钱女士来到了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务人员通过囤积量表、焦虑量表评估,发现钱女士有轻度焦虑,并根据美国DSM-5诊断标准,确诊为囤积障碍。 无用之物当“宝贝”挤占楼道 60多岁的周老太家境还可以,子女在外地工作,独居的她什么也舍不得扔,旧衣服把橱柜塞满,沙发上、地上都是一堆堆旧的杂志、报纸以及外面发放的各种宣传纸页。家中实在放不下,近年来还将囤积的物品堆到楼道里,老新村楼道本来就狭窄,邻居上上下下不方便,颇有微词,为此还和周老太吵过架。前段时间,周老太的女儿回家,邻居向她告状,老人还发脾气。为此,女儿陪伴周老太来到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生通过评估,也认为周老太患了囤积障碍。后来通过药物治疗稳定了周老太的情绪,对于家中杂物也在医生指导下分门别类,适当丢弃一些。陈新宇介绍,日常门诊中,囤积障碍多见于中老年人,他们通常会不停收集一些无用的物品,丢弃这些物品会产生焦虑情绪,不仅妨碍基本的家庭生活,还会因为环境脏乱带来健康或者安全隐患。 治疗“仓鼠症”应当循序渐进 陈新宇介绍,出现囤积障碍,与一些人童年经历、创伤性的体验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如一些老人,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觉得将东西囤积在家里,会有安全感。此外,也与老人生活、情感空虚有关。当出现“仓鼠症”倾向时,最好去专业的医院进行评估,判断症状严重程度,治疗时循序渐进。 心理医生介绍,治疗“仓鼠症”首先可以通过药物缓解收集或丢弃时产生的焦虑情绪,在此基础上,家人可以引导患者调整行为模式,如分类整理、梳理归类,判断物品是否有用,对无用的东西,逐渐丢弃。此外,有些年轻人将过度购物视为一种减压的方式并不合理,我们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来缓解职场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像一些空巢老人,生活比较单调,缺少社交,缺乏情感支撑,作为子女应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鼓励老人多参与社交,培养爱好。 当然更多人的“买买买”行为,可能还未达到囤积障碍的程度。因此,陈新宇建议,购物前应先分析合理性、必要性、家庭经济是否能承担,可以预先做好规划,分清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省得买回来之后既没地方放,钱包又“受伤”。(卫文) |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