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页面: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江南保健报》:一体化康复治疗新模式 架起患者重归社会新捷径
    发布时间:2013-11-27 浏览量:4392

    我市精神残疾康复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2010年5月16日是第二十个全国助残日。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人们承受着各种巨大心理压力,各种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碍不断突显,成为“精神残疾”的潜在因素,导致精神残疾者开始增多。因此,精神残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无锡市精神残疾康复中心是“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之一。主要为经过急性期治疗,病情稳定,处于恢复期的广大精神或心理疾病患者提供集药物、心理、康复为一体,人性化、家庭式的综合康复治疗,为他们送去真正的关爱,使精神残疾人回归家庭与社会。

    体育运动治疗: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克服个体薄弱的意志能力,对改善康复者被动、懒散等不良习惯,去除自卑消极情绪等均具有强大的心理治疗功效,还能培养康复者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加强人际交流和沟通。
    各类职业技能康复训练: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因病导致劳动和职业技能受损。通过手工艺制作培训、电脑操作技能培训、环境保洁培训,以及汽车美容、缝纫、布艺、陶艺、点心制作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使康复者逐步恢复因病丧失或受损的劳动能力和职业技能,能掌握适合自身条件的劳动和职业技能,达到自食其力、公开就业的康复目标。如,通过手工艺制作培训,康复者在康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各种彩色珠子、线绳、彩纸等,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手工特色饰品,使康复者在制作过程中,增强手脑协调性,发挥艺术想象力,恢复工作学习能力,重拾工作生活信心。
    康乐农疗:通过种植、管理、销售农作物和花卉等,使康复者获得来自于辛勤耕耘的体验,培养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习惯,进一步改善消极悲观、懒散被动的精神症状。特别对慢性退缩的康复者回归社会有着积极的康复价值和作用,对部分神经症、网络依赖综合症及其它类型的心理疾病患者也有良好的疗效。
    过渡期宿舍(独立生活能力训练):精神残疾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如出院还不能够适应正常家庭生活,可以在过渡期宿舍由康复技术人员指导、培养及训练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药物自我处置能力,包括衣、食、住、行的自行料理,为日后重返社会生活作好准备。
    病员服务中心:设置超市、理发店、足浴店、茶吧、快餐店、工艺品商店等,让康复者在模拟社区中生活、工作,通过人际交往技能训练、适应性康复训练等,进一步纠正个性缺陷,重塑健康人格,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性,促进其社会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各种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

    治疗康复一体化模式有利于提高精神疾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致残的发生,使患者在得到良好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交往能力、家庭生活能力等多方面功能的康复治疗,训练了他们回归社会所必要的各种实际能力,有效地防止了一些长期住院慢性病人的精神衰退,增强了他们重归社会与家庭的信心。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病员通过系统康复训练找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工作机会,逐步融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和希望,真正实现了独立生活、自食其力、回归社会、公开就业的康复目标。

    温馨提示:
    正值中高考来临之际,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无锡市心理学会、无锡市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学专家开通“16087考前心理咨询热线”(仅限固定电话及小灵通用户拨打),并开设“考前心理咨询特需专家门诊”,为广大中、高考考生提供考前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应试心理,提高应试能力,指导学生家长如何做好考生心理支持和抚慰。诚挚欢迎广大考生、家长、老师前来咨询。预祝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为方便就诊,“考前心理咨询特需专家门诊”实行提前预约挂号,预约电话:83219337、82768652、83012698。

     通过学手工艺品编制、电脑操作、环境保洁、汽车美容及缝纫、布艺、陶艺、点心制作,进行职业技能的康复。

     

     

    通过在模拟社区的康乐超市当营业员,在康复报亭当报刊收发员,在康乐农疗区当园艺师,开展语言训练、人际交往训练,逐步恢复其语言、学习、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实现社会功能的康复。

        

    通过开展一系列音乐治疗、舞蹈训练、体能康复训练等心理康复项目,让病员通过学弹琴,练唱歌,习书法,在室内康复体育馆练太极拳,打羽毛球,定期开展广播操比赛等,逐渐恢复病员的自知力和自信心、纠正个性缺陷。

    对能够完成以上康复训练的病员,开展独立生活能力训练、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的适应性康复。
    每天康复病员除参加各种康复训练以外,还可以通过从事一些职业技能与社会功能的康复项目获得医院给予的相应报酬,在劳动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并可用自己劳动所获报酬在院内购买一些生活必须品,实现自力更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如康复病员小虞(化名),之前很内向,常在镜子面前发呆,喃喃自语,常半夜在房间内来回走动。去年10月开始,他到精神卫生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经过近5个月的系统训练,他的话渐渐多了,会笑着主动与医护人员打招呼,夜间睡眠也很好,他最喜欢的康复活动就是与病友们一起参加蔬菜园艺种植活动。
    年轻的小尤(化名)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前,她情绪紧张,对家人时常充满敌意,在家里还要摔东西。通过一个阶段的康复训练,她面带微笑,待人热情,变得自信、健谈,在医院里有一份发报员的工作。“我以前找过很多工作,都只能干几天,现在发报员这份工作我已经做了好几个月,我很喜欢。”如今小尤还成了医生的好帮手,很多新来的康复病员们都愿意跟她聊天。
    目前,许多康复病员在精神康复科接受良好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交往能力、家庭生活能力等诸多方面功能的康复治疗,训练了他们回归社会所必要的各种实际能力,有效地防止了一些长期住院慢性病人的精神衰退,增强了他们重归社会与家庭的信心,积极努力地向着重返社会、独立生活、自食其力、公开就业的目标迈进。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