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当前页面:健康园地 >> 心理卫生
    高温“超长待机”,情绪就像“火药桶”,它可能是“元凶”!
    发布时间:2022-08-12 浏览量:9888

    虽然已立秋,

    但是炎热的天气还远没有结束。

    烈日炎炎下,很多人心浮气躁,

    特别是开车时,

    身体里似乎藏着炸药,

    一言不合就开骂、

    动不动就狂按喇叭催促。

    出现烦躁、易怒、路怒、

    无缘无故发火等

    情绪不稳定的情况,

    这时千万别大意,

    这可能是“心理中暑”了!


    夏日焦躁、烦闷?

    小心“心理中暑”!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睡眠医学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心负责人朱伟主任医师解释,“心理中暑”又称“情绪中暑”,医学上称也为“夏季情感障碍”,指的是在夏季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

    陈女士是位“三孩”妈妈,原本就有“焦虑抑郁”的病史,平时病情控制平稳。最近孩子放暑假在家,陈女士每天要买菜做饭、洗衣、照料他们,而且孩子们顽皮、不听话,她感觉负担很重,加上天气炎热,饮食没有胃口,夜眠差、多梦,白天疲乏,精力不足。陈女士自觉变得很烦躁,对孩子们没有耐心,很容易发火,控制不住,事后又内疚自责,认为自己这样对孩子们的成长不好,但又感觉没有办法,无力应对,无奈陈女士来院咨询。

    朱伟表示,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像陈女士一样出现“心理中暑”症状。“心理中暑”会导致情绪、认知、行为异常。情绪上,容易烦躁,爱发脾气,心情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对人缺乏热情,觉得日子过得太乏味;认知上,思维紊乱、记忆力下降,自觉头脑糊涂,不能安心思考问题,学习效率降低、健忘;行为上,因火气大,容易因小事与人闹意见,家庭矛盾增多,朋友间的争吵增加,陌生人之间的纠纷更易发生。

    有统计显示高温季节连犯罪率也有增加的趋势。研究也发现,当气温上升时,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容易波动,出现情绪变化、躁动不安、自伤、自杀的几率也比平常高出许多。


    情绪就像“火药桶”?

    这些人群要小心!

    老周平时脾气不好,易与人发生摩擦。最近因为持续高温天气,家里又没有空调,家人提出安装空调他又舍不得,坚持认为没有必要,挺一挺忍一忍就能过去,但因为夜间睡不好,饮食也不佳,白天打不起精神,疲乏困倦,唉声叹气,而且变得更加容易烦躁,爱发脾气,常因小事与人发生摩擦,做事丢三落四,静不下心来。家人劝说难以听从,只好带老周来咨询。

    朱伟表示,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会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除了气温的变化以外,“心理中暑”还与人的出汗多少、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

    朱伟介绍,有五类人群最容易出现“心理中暑”症状。如陈女士这种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下的人;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的人,这类人遇到烦恼事,不善于自我调节处理;平时心理承受力脆弱,情绪波动大的人,他们常会有一些异常表现,如出现打翻热水瓶引起烫伤等意外差错;像老周这种争强好胜、脾气暴躁者也易与人发生摩擦,不依不饶;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年老体弱或者患其他基础疾病者也易出现“心理中暑”症状。


    安装“心理空调”

    给情绪降降温

    “心理中暑”的症状若持续长久,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质量,还会影响人际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不利,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会引起肠道不舒服,女性激素的分泌也会受到影响,其他系统也会出现失调,容易患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对于有身心疾病的人来说,更要保持平静、和缓、乐观的心态。

    如何预防、应对“心理中暑”呢?朱伟建议大家,首先要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在最炎热时外出,通过空调、风扇等设备降低室温,但千万不要因为怕热连家门都不出,这种长期闷在室内的人更容易“心理中暑”。饮食上适当喝点凉茶、冷饮,少喝酒,特别是烈酒,少吃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滥服补药,都对舒缓情绪有益。特别注意夏季出汗多,在多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盐分,多喝些菜汤,有助于预防电解质紊乱引发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此外,遵循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室内多应用冷色系,如乳白、淡蓝、浅绿等颜色,少用红色等暖色系,也会起到热中求静的心理作用。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应该注意放松自己,通过读书、听音乐等方式调整自己。听听舒缓轻松的音乐,或者做些冥想放松训练,静坐在那里,闭上眼睛想想森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爽的情景,有助于降低“心理热度”。

    天气炎热,大家的心情难免会受到影响,

    试试上面的几个小方法,

    给情绪降降温吧!

    如果效果不明显

    还是需要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哦。

    >> 返回